查看: 19091|回复: 7

秋天到了教你些中医养生的小窍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9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中医秋季养生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但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那秋季养生又重在何处?总括来说,秋季养生宜“养收”。

    初秋暑气未消,秋阳余炎,气温仍然较高,加之时有阴雨,湿度偏高,感觉更加闷热,故有“秋老虎”之说。但白露以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人们尤易患病,所以又有“多事之秋”的讲法。因此,秋令养生,都应遵循“养收”的原则,以保养内守之阴气。

    秋季养生应舒畅情绪

    秋季气候日渐干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易使人情绪产生波动,或烦躁,或伤感,从而引起忧郁、悲伤。《黄帝内经》里曾明确指出了秋天精神调神的具体原则,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是说,在秋天里,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并不使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这就是顺应秋季季节特点,在精神上养收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秋天精神调养的原则,即要做到清静养神,而要达到这一点,办法是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秋季养生应养肺御邪

    干燥是秋天气候的一个基本特点。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昼夜温差变化大,这时如果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此时症状也往往加重。所以秋天要特别关心肺,因为燥邪首先犯肺,易出现干咳无痰,儿童尤甚,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秋季存在温、燥、凉多种气候,人们首先必须注意衣服的增减,朝晚觉得有凉意时不妨多披件衣裳。而部分怕冷的人可以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变化。古今养生都十分强调的秋天养生方法“秋冻”,意思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不但逐渐增强体质,也能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二、 秋令保健要以养肺为主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中华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复发,所以秋季保健以养肺为主。

   早睡早起,起居顺时

    中医提倡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秋季是万物收获的季节,天高气爽,早睡早起,养神宁志;坚持晨练,使肺气清,外邪不易侵入。秋天正是练气功、打太极拳的黄金季节。哮喘、老慢支病人在秋季更应注意养生保健、预防发作;已发病者应抓紧治疗,以减轻入冬后更严重的症状。

   固护肌表

    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诱发或加重外感、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或成为其他系统疾病之祸根。故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风寒等外邪伤肺,避免感胃,是肺脏养生之首要。

     滋燥润肺

    秋令保健养肺为先肺喜润而恶燥,燥邪伤肺。秋天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尤其是中秋过后,风大,人们常有皮肤干燥、口干鼻燥、咽痒咳嗽、大便秘结等症。因此,中秋后气候转燥时,应注意室内保持一定湿度,避免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耗津伤液。秋季饮食应“少辛增酸”、“防燥护阴”,适当多吃些蜂蜜、核桃、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热与助火之品。

    防忧伤肺

    惊思惊恐等七情皆可影响气机而致病,其中以忧伤肺最甚。现代医学证实,常忧愁伤感之人易患外感等症。特别到了深秋时节,面对草枯叶落花零的景象,在外游子与老人最易伤感,使抗病能力下降,致哮瑞等宿疾复发或加重。因此,秋天应特别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

     补脾益肺

    中医非常重视培补脾胃(土)以使肺气(金)充沛。故平时虚衰之人,宜进食人参、黄芪、山药、大枣、莲子、百合、甘草等药食以补脾益肺(即中医所谓“培土生金”),增强抗病能力,利于肺系疾病之防治。

     通便宜肺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肺气宣降;若大肠功能失常,大便秘结,则肺气壅闭,气逆不降,致咳嗽、气喘、胸中憋闷等症加重,故防止便秘,保持肺气宣通十分重要
赞赏是对作者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养肺

    秋季饮食以养阴润肺、润燥生津为宜。饮食宜清淡、爽口,多食秋令时鲜果蔬,如荸荠、梨、百合、萝卜、柿和橘等。秋季进补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采用“益阴补气”之法,具体方法有食补和药补。

    合理食补:食物调补,主要是进食清淡、品种多样的可口饭菜和新鲜水果。 红枣、银耳、梨、橄榄、百合、鲜藕和鲜芝麻、莲心、蜂蜜等柔润之品,均是秋补佳品。早秋食补必须注意脾胃功能,忌烟酒,少用烧、烤、油腻和辛辣燥热及大辛大热的食品。此外,秋天应多吃有健脑活血和兴奋精神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鱼类、香蕉、牛奶、蛋类和豆制品等。亦可饮用绿茶、咖啡和食用巧克力等饮食,能兴奋神经系统,驱除悲忧情绪,明显改善心境。

    适当药补:药物进补主要以益气、养阴之品为主,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白术、北沙参、生地、麦冬等。

    多补水分、多吃水果以润肺:秋季多风干燥,空气湿度小,汗液蒸发比夏天闷热中要快,故秋季人体同样容易失水。秋季每日至少要比春季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或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5分钟,每日三五次即可。更为简便的方法是去购买一台加湿器。要多吃水果特别是梨、百合和莲心,它们既能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又有抵御呼吸道疾病的功能。饮水要合理,少量多次;若体育活动量大时更应多饮水。

    食药粥以润肺:秋天需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粥能和胃健脾,润养肺燥,适当多食大有裨益。药粥为秋日佳品,老少病弱皆宜。如梨粥、芝麻粥、菊花粥、胡萝卜粥、茯苓粥、香蕉粥、红枣粥和百合粥等,它们皆为“药食两宜”的物品,适当进服能收到益肺润燥、滋补强身的双重效果。药粥须热食,特别是老年人和胃肠道虚弱者。

  按 摩鼻部,以开肺窍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不少人鼻黏膜对冷空气异常敏感,秋天一到冷风一吹,就伤风感冒;还有的人对秋季花粉过敏,鼻咽发痒,喷嚏不断,甚至诱发气管和肺部感染,迁延难愈。应从初秋即坚持冷水洗脸,并按摩鼻部,有助于养肺。疑为过敏性鼻炎者,应到医院及时诊治,以阻断过敏反应的持续发展

  常运动以健肺

    “秋燥”最易犯肺伤津,导致多种疾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秋季应适当多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喜好和兴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做操、打球、爬山、郊游、跳交谊舞、打太极拳和练气功等。秋天运动应柔和、不可太剧烈,因“秋须守其内”,不可进行激烈运动以致大汗淋漓,否则汗液流失太多易伤津液。中医认为,汗为人体津液所化,过度出汗会耗阴伤肺,不利秋日保健。我国民间有九九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约上亲朋好友,郊游爬山、登高远眺,饱览自然美景,不但锻炼身体、欣赏风景、调剂生活,而且能开阔胸襟、使人心旷神怡,消除忧郁、悲伤和惆怅的不良情绪,真是“一举多得”。但老年人登山宜缓上,途中多休息几次。不要追赶别人,也不要与他人比速度。同时从初秋起即进行耐寒锻炼,以加强对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和晚秋寒潮的适应能力。

  三、初中晚秋养生技巧

   初秋之时 ,欲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四时纂要》载:“取枸杞浸酒饮,耐老。”

     中秋炎热 ,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 食物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节 , 心肌梗塞 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约十一月份)为 心肌梗塞 的高峰期。 高血压 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 食物 ,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两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秋季保健】

  秋季养生指南: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调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饮食摄养】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精神养生】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运动护养】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健防病】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
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五、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阳阴”的原则,可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即增加开支,又伤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物,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乱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在夏季里,人们由于吃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候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

    六 忌只补肉类 经过夏季后,由于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因此过于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体内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堆积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的同时,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秋 六、防感冒"十字歌"

    开:黎明即起,开窗透气,室内清新,防感真谛;

    洗:温水刷牙,冷水洗脸,热水洗脚,助您入眠;

    漱:盐水漱口,早晚一次,口腔卫生,杀菌固齿;

    饮:姜末红糖,开水冲泡,睡前一勺,可防感冒;

    呼:身体站正,两臂平伸,深呼十次,吐故纳新;

    搓:两掌伸直,对搓发热,按迎香穴,防感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摩:上星风府,两个穴处,勤作按摩,酸麻为度;

    熏:陈醋熏室,早晚一刻,杀菌消毒,流感逐出;

    穿:入秋渐凉,莫急添裳,适当秋冻,耐寒防感;

    练:清晨出走,锻炼身手,增强体质,安度金秋

  七、秋季冷水浴锻炼正当时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气温、水温、人体体温比较接近,冷水对人体的刺激较小,如果此时开始冷水浴锻炼最为适宜。

    秋季冷水浴,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对冬季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及预防感冒等疾病大有裨益。

    冷水浴锻炼应先活动身体进行热身,如出汗时应待汗干或用毛巾擦干后才可入浴。用双手快速地摩擦全身,从身体到四肢由上而下,均匀摩擦,用力适度。感觉发热时,可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或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拧干后擦身体,让身体由不适应逐步转为适应。当身体能够适应时,便可直接用冷水进行冲洗,边冲边摩擦。

    冲洗时间一般为10分钟(冬天为5分钟)左右,以身体能够适应为宜。浴后迅速用干毛巾擦干,穿上宽松的衣服,并用双手摩擦人体关节部位,以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八、秋季养生三大忌

  9月8日是中国农历的白露节气。白露过后,暑气已消,虽然有时白天仍然艳阳高照,但一早一晚已是凉意袭人。记者近日从北京各大医院了解到,入秋后,感冒、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夏秋交替之时是感冒和一些“老毛病”的高发期,人们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至少要做到“三忌”,以便顺利度过“多事之秋”。

     一忌贪凉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溃疡患者更易复发,因此这个时节应格外注意调停脾胃。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饮食方面,立秋后人们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所谓“秋瓜坏肚”的民谚就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因此,专家提醒人们,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除此以外,为了增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很多人都习惯在秋季进行户外锻炼,并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在秋季尽量少添衣物。专家认为,“秋冻”自有一番道理,但人们切不可过于贪凉,秋天的早晚气温较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在身体发热后,才能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二忌过燥

    秋季气候日渐干燥,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有些人还会出现毛发脱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状,俗称“秋燥症”。如果人体抵抗力下降,那么很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从而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

    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从中医角度来看,除了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外,人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药来调养身体,比如西洋参、燕窝、哈士蟆油、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西洋参性味苦、微甘,有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液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不足、津少口渴、肺虚咳嗽、虚热烦躁等症。燕窝性味甘平,有益虚补损、滋阴润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肾不足、虚损痨瘵、咳嗽气急等症。

    一般而言,药补不如食补,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同样可以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三忌乱补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进补并非“乱补”,因此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更不要虚实不分就滥补一气。一位老中医告诉记者,“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则不宜用补药。”同时,虚病还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因此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进补时还忌讳多多益善,因为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物以稀为贵,人们在选择补品的时候一般崇尚‘越贵越补’,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比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没有什么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专家提示,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因此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另外,在立秋当天,北京、河北一带的民间流行“贴秋膘”。理由无非是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贴秋膘”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儿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贴秋膘”的民俗往往使人们误以为“秋补就是肉补”。

    其实不然。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现代营养学的观点认为,饮食清淡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因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已成为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养生的关键是习惯,秋季养生格外要求人们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锻炼。从中医角度讲,“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能够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现在正是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