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64|回复: 1

进一步了解罗贯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5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籍  
     山东东平?山西太原?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于他的原籍,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一说是太原人,一说是东原(东平的古称)人。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沈伯俊认为,罗贯中的原籍是山东东平。  
     沈伯俊说,“太原说”源于明朝无名氏《录鬼簿续编》里所写的:“罗贯中,太原人。”“太原说”只有这一孤证,在考据学上,“孤证不立”。相反,“东原说”有着有力的版本依据。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是明嘉靖元年(1522年)刻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即蒋大器)为此书所作的序文中称“东原罗贯中”。  
     另外,《三国演义》的多种明刻本亦署名“东原罗贯中”。  
     沈教授说:“版本依据是最直接的依据,因为这些是作者本人题署,是最有说服力的根据。《录鬼簿续编》作者虽自称罗贯中‘与余为忘年交’,但现存版本系俗手所抄,存在多处明显误抄,如将‘至正间’误抄为‘至正门’,‘风波’误抄为‘风破’,‘人物风流’误抄为‘人物风物流’等等,‘太原’也有可能是‘东原’之误。”  
     沈伯俊认为,即便不是误抄,也有可能是作者误记。所谓“忘年交”,不排除谬托知己的可能。即便真是忘年交,误记其籍贯、生平的情况也非罕见。  
     据了解,上个世纪30年代在天一阁发现《录鬼簿续编》后,“太原说”一直在学术界占上风。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对《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东原说”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的支持,渐有占上风的趋势。  
    《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罗贯中?  
     对于罗贯中与《水浒传》的关系,学术界也众说纷纭。《水浒传》的作者究竟系何人?一些知名专家认为,罗贯中对《水浒传》至少拥有部分著作权。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明代以来有3种说法:一说是罗贯中作,最早的水浒版本署名“东原罗贯中”;一说为施耐庵作,以金圣叹修订本为代表;还有一说是施罗合作,明代《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现存《水浒传》各种本子也多署“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施耐庵说”源于金圣叹“腰斩《水浒传》”。金圣叹把《水浒传》原本的前七十回定为施耐庵著,七十回以后为罗贯中续。他砍掉续加部分,改编为《贯华堂水浒传》,题“东都施耐庵撰”,又伪造施耐庵序一篇,自称“古本”,并说七十回以下是罗贯中“横添狗尾”。  
     沈伯俊说:“由于金圣叹修订的《贯华堂水浒传》是20世纪以来最流行的本子,所以施耐庵说影响甚广,尤其在普通读者中得到普及。事实上,学术界对施耐庵说多有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罗尔纲先生对水浒传原本做了60年的探索研究,他的结论是:罗贯中是《水浒传》的真正作者。而施耐庵是金圣叹伪托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袁世硕认为:“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长期口头传说的阶段,说书艺人作了很多加工创作,《水浒传》即在这些话本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施耐庵可能是当时一个很知名、很优秀的说书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罗贯中是《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  
     沈伯俊认为,对《水浒传》,罗贯中至少拥有部分著作权。他说,《水浒传》一百回是一个整体,并不存在“续书”问题,之所以梁山好汉排定座次以后的部分写得简单,是因为在文学创作上,达到高潮以后就难乎为继了。不仅《水浒传》,就连《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后的部分写得也是索然寡味。另外,《水浒传》原名就是《忠义水浒传》,征方腊、招安等情节正是表其“忠义”所在,因此七十后部分与前并不割裂。  
    罗贯中  
   从“有志图王”到“传神稗史”?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专家认为罗贯中有可能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并做过张士诚的幕宾。明代王圻《稗史汇编》记载,罗贯中是一个“有志图王者”。  
     已故辽宁大学教授刁云展曾在一篇论文里提到,当时元朝统治危殆,元末农民大起义动荡着整个中国。北方更是风起云涌,采取秘密结社、白莲教与红巾军起义相结合的形式,起来反对蒙汉贵族地主联合专政的封建王朝。  
     罗贯中的家乡东平在黄河边,黄河决口,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是必然的。起义的怒潮里可能就有罗贯中。后来,北方红巾军势力渐衰,而南方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等起义军方兴未艾,罗贯中可能加入了张士诚的队伍,当了张的幕宾。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杜贵晨认为,罗贯中在元末乱世曾经想有所作为,也为此作过努力,却终于没有成功,不得已淡出江湖。他之所以选择“传神稗史”,即收集民间材料撰写稗史,是迫于现实的无奈。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已故罗贯中研究专家周楞伽的支持。  
     周楞伽曾经说:“罗贯中如果没有参加过龙争虎斗的实践经验,他在“水浒”和“三国”中的战争和策略描写怎么会写得这样出色生动而又各不相同,为后来从事战争者所仿效?而且他为什么特别喜欢采取历史上朝代的兴亡递嬗和农民起义战争为写作题材?”  
     对于这些说法,沈伯俊认为,目前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印证,但不能否认,这些说法对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建设意义。“对学术研究上的一些争议,我们宁可用加法,而不用减法。在没有足够证据否定一种说法之前,宁可让它存在,形成争鸣,才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推进。”   
        (新华社专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1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兄弟给你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astpost

关于我们|业务合作|删帖与申诉|手机版|帮助中心|联系我们|简洁浏览|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东平生活网   联系电话:0538-2820087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66684567@qq.com 举报电话:0538-2820085

泰安大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东平生活网|泰安房产网|东平房产网|东平人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99 |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02号

Copyright © 2009 - 2022 www.dongpingren.com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鲁ICP备12026140号-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