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复古建筑
观今日之东平,好像颇有点大宋东平府的风韵:“称雄镇,川原深广,都邑繁盛”,东平难道真的能够就此再度崛起,重塑辉煌吗?
这几年东平打着旅游大旗是大兴土木,先有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水浒大寨,后有东平古镇、罗贯中纪念馆。这一座座、一批批的复古建筑先后落成。
复古都有一层很好的皮囊支撑,为城市文化建设,为发展旅游业、为了GDP,兴建面子工程,而且还是拔苗助长的面子工程。但是,这样的复古运动又能吸引多少游客呢?华丽的外表里面,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烂尾”,而能工巧匠的造诣不再有,坚固的建筑材质不再有,对原始建筑的尊重不再有,多是模仿,而且还拼建筑速度,最后呈现的,只能是粗糙的假景观。
东平虽不能说是人杰地灵,但毗邻孔孟之乡,想当初也是文化繁荣之地。文有罗贯中、高文秀,医有钱乙,画有梁楷,儒道之学兴盛。而现在,文化的精髓被置若罔闻,所谓的复古便是披着文化的外衣搞政绩、搞经济。这些所谓的复古建筑里到底能够承载到少历史文化呢?
而另一方面,由于年久失修、拆毁改建、出售外流等原因,许多亟待保护的古建筑目前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正在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一场劫难。历来被文人墨客们称道的“东平古八景”今又尚存几处?既然我们对古建筑有那么大的爱好,又有那么多的财力物力,何不用来保护无数濒危建筑,而去花费如此大的气力来建造这些“伪古建筑”呢?
现存的古迹没有得到妥善修复,是因为修复或者减少损失都是“看不见的工程”,而大规模的复古运动虽然能成为政绩工程。一任领导卸任,新领导又要根据喜好和政绩,进行新一轮的烧钱运动,而老百姓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呢?
二、造佛运动
白佛山下最新建造的“圣水观音”落成了,放眼看去与那翠柏林中的隋朝石窟造像成为了鲜明对比。我也很有幸的观看了“圣水观音”的放映,说实话这个耗资两亿的庞然大物不能说是不震撼,但令人震撼的不是佛像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气息,而是它的高、它的大,它的声光电效果,它的科技手段。
在古代中国,造佛需要开山凿像,耗时多年,是一件艰苦卓越的巨大工程,时历千余年而巨佛寥寥。而在当下社会,造佛变成了一种工业化行为,揉杂着政治和商业因素,无论在速度还是规模上,远远超越过去。
近些年,造佛之风在“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名义下席卷华夏大地,各地建造佛像竞相攀比,佛高由数十米飙升到百米,造价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数十亿。
在惊叹这些壮观的佛像和雄厚的投资时,民众一定好奇,为何各地的造佛运动如火如荼?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但也面临诸多社会问题:贫富差距加大,官员腐败盛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泛滥,中国社会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体系濒于崩溃……在此情形下,宗教的社会安抚功能逐渐体现。
在五大宗教中,佛教被认为是一个慈悲祥和的宗教,其智慧、中道、慈悲、宽容、和合、平等、圆融的精神最适合国人,政府部门也乐意通过兴佛来助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
很多人坚定地认为,他们的钱财和社会地位以及健康,是拜神灵所赐。特别一些官员富商,更是热衷节日祭拜,香客们往往出手阔绰,对成百上千的天价香毫不吝惜。烧香求神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宗教活动,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产生过亿“营业额”的成熟“产业”。
政府从1994年起三番五次下禁令,禁止滥建露天佛像,而这些超级大佛自有神力,年年都有新的“第一大佛”开光庆典。截至今日,在建和拟建的露天大佛仍是一个未知数。地方政府为什么要建造巨大的佛像?答案很简单,佛像矗立,马上就能成为旅游焦点,等于种下一棵摇钱树。在利益的驱动下,任何国家禁令,都可以有办法规避。作为“中立”的政府,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吗,虽然我们尊重和保护宗教自由,但是这是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的做法吗,是宗教平等吗?这只是打着宗教的幌子,来达到世俗的目的罢了。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南京定山寺,这个中国禅宗祖师达摩驻锡的寺院,历史上曾经号称南朝佛寺之首,然而如今依然破败不堪。今之景象,让人不禁联想想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