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特产 发表于 2010-1-11 17:51

鲁西黄牛--东平特产

鲁西黄牛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优良黄牛之一,东平县是鲁西黄牛的主要产地,饲养历史悠久。清道光年间的《东平州志》就有“黄牛性驯而力强,其肉与乳皆为滋养品,皮与油、骨与角皆为工艺之原料”的记载。20世纪三十年代东平县饲养的鲁西黄牛即以“山东膘牛”的美名出口日本及南洋诸国;五十年代,梯门乡石河王村党支部书记刘斌州曾在华东六省一市有关会议上介绍过东平县鲁西黄牛的饲养经验;1985年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博览会上参展;1986年东平县的鲁西黄牛选育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金牌奖。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优势品种,1993年,县工商局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鲁西”和“鲁西黄”鲁西黄牛的商标。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鲁西黄牛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全县鲁西黄牛存栏量约8万头,占全县养牛总数的   %,每年向省外提供经过提纯复壮的鲁西黄牛良种约4万头。
鲁西黄牛色呈棕红或浅黄,绝大多数具有“三粉”特征,即眼圈、嘴圈、腹下部到四肢内侧毛色较浅。是良好的役肉兼用型黄牛:个大体壮,结构匀称,关节干燥,筋腱明显,颈下垂皮比较发达。公牛头形短而宽,多呈平面,肩峰高而宽厚,胸深而开阔,肋骨拱圆开张。母牛头较长而清秀,口形方大,颈部较长,背腰平直,眼大明亮有神,蹄形为木碗蹄,个别呈剪刀蹄。鲁西黄牛性温顺,耐粗饲,役力久,平均最大挽力高达229. 33公斤,相当于体重的54.87%,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中等个体和中等膘情的公阉牛日耕砂质土地5—6亩,母牛也可耕地3—4亩。一般重400—500公斤,肉用性能好,屠宰率为58%,净肉率为49.6%,骨肉比为1:6.5,眼肌面积103.6平方厘米。脂肪均匀地分布在肌肉纤维之间,形成明显的大理石花纹,有“五花三层”之称。肉色鲜艳、肉质细嫩,味美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20.07%,
鲁西黄牛根据体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型,即高辕牛,抓地虎和中间型。高辕牛个体高大,体躯较短,四肢显长,侧视近似下方形,行走迅速,步幅较大,适宜驾车运输,抓地虎个体较矮,体躯粗而长,四肢粗短,侧视似长方形,速度较慢,挽力和持久均高于高辕牛,适宜农田耕作,中间型介于高辕牛和抓地虎之间,目前这种类型占鲁西黄牛的44%左右。无论那种类型的鲁西黄牛都性情温驯,好管理,易调教,便于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
鲁西黄牛以舍饲为主,耐粗饲,繁殖能力较强。母牛性成熟较早,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10—12月龄便开始发情,发情周期平均持续为两三天,发情开始后的21—30小时内配种受胎率较高。母牛初配年龄为1.5—2岁,终生可产牛犊7—8头,最多可达15头。一般多集中在麦收前配种,早春产犊;或秋季配种,夏末产犊。公牛性成熟较晚,一般两岁以后开始配种,性机能最旺盛的年龄在5岁以前。鲁西黄牛产肉性能良好,18月龄牛屠宰率平均为56.88%,净肉率为45.15%。
东平县土地广阔,年产饲草5亿公斤以上,加有5万亩河湖滩地和沙荒地,可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鲁西黄牛的发展景十分广阔。据研究,以鲁西黄牛作母本,以肉牛品种利木赞为父本,通过改良,生产优质杂交肉牛,其产肉性能高于当地黄牛,是今后发展黄牛业的重要途径。


东平生活网http://www.dongpingren.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西黄牛--东平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