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东平历史古迹
旧时,从京城到县城都有城隍庙。古州城何时建城隍庙已无据可考。旧州志载:“庙旧在州治西北隅,明洪武九年改建州署东,永乐元年知州刘箴重建,清乾隆
三十五年知州沈维基重修神像”。明史载:“洪武二年礼官言城隍之祀莫详其始
,唐宋以来,其祠遍天下。”东平州城建于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城隍庙
当建于宋元时期。
重修后的城隍庙,座落于州署东路北,规模相当宏阔。整个庙宇占地约15亩,前
后3处院落。大门在前门正中,门头高大,砌有多级石阶,迎门立戒石1方,之后
为仪门通向中院。院中有铁铸巨型香炉1座,再后为正殿12间。正殿两侧为东西廊
庑。殿身高大雄伟,砖墙瓦顶,脊高檐翘,为该庙主建筑物。殿内正中端坐泥塑
神像,两侧按照级别陈列旗、牌、伞、扇、刀、枪、矛、戟、金瓜、月斧、朝天
镫。后院正中为后宫6间,东西两侧分别为膳房和寝宫各3间。前后院之间均有两
个便门相通。庙外有戏楼1座,坐南朝北,石基砌垒,前台立石柱,铺木板,为祭
庙时的庆典、娱乐场所。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吹捧,城隍的职责也不断扩大。不仅是保护城池、保障治安,
甚至管水旱凶吉、科举功名,连所谓阴间事务也在管辖范围之内。佛教、道教也
借助城隍之力宣传各自的教义,城隍庙两廊庑中也逐渐增添了阎罗王、夜叉、罗
刹、判官、黑白无常以及送子娘娘等杂神,民间“超度亡魂”、求签问卜、祈雨
禳灾等都到城隍庙烧香许愿,城隍庙成了阴森森的恐怖世界。
清制规定,城隍神“五月十一日神诞”为官家统一祭祀日,东平州规定正月十五
为庙会(道教上元节),连续4天。庙会时,高跷、狮子、龙灯、杂耍和连台大戏
应有尽有,再加上和尚们托铜钵、挥拂尘,道士们击木鱼、吹笙管,乡民蜂拥而
至,热闹异常。民国17年废祭庙活动,在后院设立民众教育馆,前院辟为中山市
场,至抗战前夕,庙已破损不堪,加之学生将神像拉掉,守庙道士孙守波及弟子
孔仲勉离庙去罗成庙定居,庙会也自行取消。建国后,政府清理旧基,修建了农
机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