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拍客 发表于 2009-12-8 11:32

古运河东平段开启复兴梦想

元代(1283年)贯通,将东平载入延续600多年的繁华。

 清光绪年间,漕运告终,东平运河断航100余年。

 2000年,泰安市交通部门开始组织对运河东平—济宁段复航的考察论证。

 2008年11月8日,《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完成航道部分初步设计。

 2009年9月1日,八里湾船闸工程通过省发改委立项,目前正在做初步设计。

 2009年12月,运河东平—济宁段即将开工建设。至此,我市交通部门持续10年的争取复航工作终获成功。

 经过3年建设,预计到2012年底,这条古老的运河将再度奔流在东平的大地上,运河黄河以南段届时宣告全部开通。

 人类逐水草而居,自古人类文明总是伴随着波光水影,河清海晏。对于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度来说,水运更是发展经济的命脉,水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光耀千秋。历数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当是典范。千百年来,伴随着朝代更迭,黄河泛滥改道,大运河也不断地改道、扩建、淤塞、疏通,至今还在航运、旅游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唯其如此,她被称为活着的、流动的文化遗产。

 我们有幸亲近这条堪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河流。大运河自汶上入东平境,绵绵35公里,流出了一段兴兴衰衰的历史,流出了600多年的灿烂文明。而今复航工程即将开工,给泰安、东平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留下了瑰丽的想像空间,开启了崭新的复兴梦想。

 往昔如歌 诗意的流淌

 “这是一个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是《马可波罗游记》里《东平州专章》描述的东平州盛景。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生涯,伊始就是从大都(北京)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当他来到东平时,被眼前的繁荣昌明景象陶醉了。

 东平运河是山东运河最重要的一段(山东运河也叫“鲁运河”,南起台儿庄,北到临清),这主要是因为东平湖(前身安山湖)是运河的水源补充地,还有历史上的东平州城,是鲁运河段的经济文化中心。

 东平县境黄河襟带,运河纵贯,在宋代已有漕渠。历史上的东平县最繁华的时期是元明之际,这都与东平的运河密切相关。大运河东平河段又称会通河,俗称运粮河。1283年,元统治者为巩固集权统治,加强南北漕运,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始称永济渠)。元代东平到临清的运河贯通,使东平成了南北漕运必经之地。当时设立东平路,领54个州县。1411年(明永乐九年),随着重开会通河,将安山湖列为济运水柜。可以说是东平湖和东平运河共同构筑了历史上东平的繁荣。

 “在昔运河畅通,漕运兴旺之时,帆樯林立,商船汇集,岁运漕米四佰万石”。(1936年《东平县志》)当时运河边日间轴舻相连,夜来桅灯似火,岸边车马喧嚣,货物堆积如山。“众河分劈一河流,万国贡艘赴帝洲”——这首无名诗里描写的“会河帆影”一时成为脍炙人口的东平八景之一。

 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加之黄河多次泛滥成灾,东平段的大运河渐渐失修,堤岸坍塌、河道变窄、水位变浅、泥沙淤塞,至1902年漕运告终。1958年,扩建东平湖水库后,济宁以北的航线改道,境内航道遂废。

 然而数百年间伴运河而生的文化遗产,并没有随着运河的断航而消失,而是深深积淀融化在人们的血脉里,成为运河的“根”。60岁的原文物所副所长吴绪刚从年轻时起就研究运河历史,他认为大运河不但是水运大动脉,同时是一条博大精深的文化长廊,吸纳并积淀了多种文化精华于一身,其中包括儒释道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遗存等等。即便每一个细小的遗存,都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历程的大书。他提出“和谐为道,欲达则达”的观点,主张全面彻底了解大运河人文与自然遗产的历史与现状,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打造出一个原汁原味、含金量高的人文、自然风景带。

 中国文物专家罗哲文曾说:“我们不过是大运河千年历史中某个搭船走一段的人,是个过客,现代人可以不用运河穿越南北,但是,我和你不能弃了她,不能不把它传给后人。”可喜的是我们从2006年启动的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在快速推进,“申遗要成功,运河要贯通;运河要贯通,关键在山东”。目前,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申遗工作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已经启动,而即将开工的复航工程必将给申遗成功加上重重的砝码。

 未来如画 又见黄金水道

 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它的未来,应该是一部可以承载东平厚重历史文化的宝典。运河通,东平兴。东平的历史是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历史。目前东平正做借水行舟的文章,东平的复兴为时不远矣!

 从古至今,运河的灵魂首先在“运”。经过多年的沧桑巨变,千年古运河已经从承载多个王朝兴衰成败的“命脉”,演化为继公路、铁路、航空之后的又一运输选择。它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水域互相沟通,且可与天津港、黄骅港、连云港、上海港、宁波港等沿海枢纽港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水上运输体系,在我国内河航运布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连接渤海经济圈、陇海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沟通煤炭、矿建材料等资源生产地和消耗地,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南北向运输大通道。

 京杭运河(东平湖—济宁段)续建工程完成后,将使国家 “一纵三横”的“丰”字型水运主通道中这一“纵”更加完善,构建国家综合运输网。我们一旦并入这个体系,相当于增加了一条“水上高速”,可以大大弥补铁路、公路运力的不足。

 在现代物流业中,内河航运呈现运量大、污染小、占地少、投资省、成本低等突出特点。以煤为例,水运成本按吨公里计是八、九分,陆运则要五、六毛。而且船舶装载能力强,每船最少装500吨以上,一辆大货车才拉60吨,因此水运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内河航运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水北调的同时,在这段交通运输网上提供一条“水上高速”,将大大改善地区的运输结构,同时航道建设将使主河床断面进一步得到拓宽和浚深,使河道防洪排涝和蓄水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

 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沿途矿藏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有70余种,将成为重要能源基地。这里煤炭储量约百亿吨,黄砂储量达1亿吨,且砂质好,含泥量低,颗粒均匀;石灰石储量也非常可观。今后这些宝藏必将从山东经京杭运河源源不断运往长江中下游沿岸,把当地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根据运量预测,2010年和2020年将有1010万吨和1791万吨运量通过东平湖—济宁运河运输。

 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运输以及服务业等一系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强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运河复航对沿线旅游业的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东平曾为国、为郡、为府,为州,“东原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有273处历史文化古迹,是位列青州之后的全省文物第二大县。黄河、运河、泰山三大旅游线路,东平都赫然在列。仅东平湖—济宁段运河沿线就有旅游景点100余处,其中东平湖东岸的“齐鲁第一佛”白佛山石窟造像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西岸的腊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湖区是古典名著《水浒》中描写的八百里水泊遗存,是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东平湖至济宁段复航以后,上述景点文化将与下游的南四湖诸多景点串成多姿多彩的风景珠链,成为东平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大运河东平段的恢复通航,将局部再现昔日东平运河码头的繁荣,为我们根据历史记载开展相关文化旅游项目提供契机,对东平乃至整个泰安地区的经济文化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对提高泰安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不可低估。

 潘孟于村支书、大安山航运公司经理肖兴月在上世纪90年代末航运公司不景气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公司的航运资质证书,因为他相信是渔民终要靠水吃水。现在他们借助航运和水浒文化发展旅游,加上养殖、捕涝业,三业兴村,把这个纯渔民村领向小康。村民们打出运河渔村的牌子,发展起水上餐饮、水上游乐等项目220多个,年接待旅客近10万人次,全村人均增收600多元,村民收入的50%来自旅游业。最近村民们即将搬进“渔民新村”,这个昔日运河边上的贫困村成了东平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街头拍客 发表于 2009-12-8 11:32

 十年力争 终启复航路

 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实施后,我市交通部门敏锐地发现了运河复航的一线曙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南水北调工程起初只考虑调水,并未提及通航。我市各级尤其是交通部门倾尽全力,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整整十年,在中央、省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系列慎密的调研论证,南水北调与运河复航终成“珠联璧合”的格局。

 自1999年以来,各级各部门为实现复航梦做了大量调研、考察、论证、争取、审查等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9年至2004年,积极争取并配合上级部门调研、考察,形成《关于申请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续建工程立项的请示》,编制了预可性研究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此间共配合各级开展调研、论证活动13次。

 2001年6月份,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两院7名专家在省厅港航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泰安东平进行实地考察。市、县两级有关负责人认真向专家们汇报京杭运河复航后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上级领导及专家的高度重视。2002年3月,《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复航工程预可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12月,市发改委向省发改委呈报了《关于呈报〈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续建工程预可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并请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

 第二阶段是2005年至2007年,国家发改委对《预可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确定调水与通航“一同设计,一同报批”,并编制出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的可研报告。经修改后与调水《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2007年7月,由省交通厅投资580万元,委托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完成《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07年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完成初稿,向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报批,并召开了该项目环评会。

 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2009年。2008年11月8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4月17日航道部分完成了初步设计。2009年9月1日,八里湾船闸工程通过省发改委立项,目前正在做初步设计。至此,复航的全部工程均已获准立项。

 环湖路北,东平湖波涛拍岸,向南是一片将要变成八里湾船闸区的开阔地。《山东省内河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1997)中规划航道路线是从南四湖口经梁济运河至邓楼,然后由邓楼入东平湖新湖区,利用柳长河到八里湾入东平湖老湖区,航道全程长约97.18公里,泰安段主航道为23.8公里,支流航道为35公里。运河通航条件近期以1000吨级船队为主,远期以2000吨级船队为主。重点建设四个港口:虎庄港、梁宝寺港、梁山港和泰安港(位于湖区)。其中泰安港建设三个港区,分别为东金山港区、代屯港区和大清河港区,设计吞吐量400万吨。八里湾船闸单向年通行能力为2100万吨,将按二级航道标准建设,目前正在做初步设计。

 复航工程有望于今年12月开工,2012年底实现通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为该段航运的复航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调水线路与本工程航道线路大体一致,可利用调水河道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达到通航标准要求,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运河之都”济宁两岸,一个个新崛起的现代化港口、码头吞吐着成千上万吨货物,船闸里满载砂、煤的货船鸣响汽笛浩浩荡荡通过闸门。仅航运一项所带来的直接收入每年就达100亿元,从业者达到20万人。东平段一旦通航,拉长的黄金水道必将给济宁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数百年积淀,因河而兴,因河而衰,因河再兴。先人们开凿它,是为了运输、为了栖居、为了生存。未来的这里,终将成为一部修复遗产的传奇。遥想三年后,跨越百年岁月的大运河将再次奔流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会为今天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因为我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根本和真谛。

街头拍客 发表于 2009-12-8 11:32

■链接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春秋时的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今天的扬州南北凿渠,让连接成串的天然湖泊,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这一段被称作邗沟,由此开始了大运河的开凿。运河开始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近2500年。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抵杭州,全长约1800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她与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和象征。

小C 发表于 2009-12-8 12:43

{:6_18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运河东平段开启复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