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二十一、丁 坞 遗 址
丁坞遗址位于大羊乡丁坞村西北处,是东平县比较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山坡台形地。从断面观察,文化堆积厚约1—2.5米。土灰褐色,内包含有红烧土块。从文化层内的包含物看,上层为龙山文化层,下层为大汶口文化层。地表露出物主要有夹沙红陶鬲足、夹沙灰陶瓮罐残片和灰黑陶罐残片等。从捡选的标本分析,龙山文化层主要有鼎、盆、罐、豆、杯、石器、觚等器物。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还有部分褐陶器。器表装饰以素面为主,有部分打磨光亮的器物,部分器物上有压划纹,附加堆纹、篮纹、竹节纹等,有的鬲足呈较长的鸟喙状。1993年,县文物所工作人员在此遗址地区东南处发现一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该墓为土坑竖穴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略向北偏东(未全面清理)。在头部发现有蛋壳灰陶高柄觚一件,高18厘米,喇叭形口,壁薄如蛋壳,细长圆形柄饰以竹节纹,圆饼形座,座下有三支形足,座底上有刻划纹。此觚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色为灰黑色,应属于龙山文化早期。
下层是大汶口文化层,从包含物看,主要器物有各式鼎和罐、钵、盆、豆、壶、石器等。陶器以灰陶和夹沙褐陶器较多,还有部分红陶器。器表饰篮纹,绳纹者较多,另有弦纹、堆纹、刻划纹、乳钉等。已多数运用快轮制陶技术。从当地群众手中征集到的部分石器看,有斧、凿、镰等,制作细致,均通体磨光,并采用管钻法穿孔。在当地群众手中征集到一件重要的文物月牙纹青玉斧,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1.5厘米,刃部较尖锐,尾部呈弧形,一面饰有连续的月牙,尾部中有一圆形孔,孔径约1厘米,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重要遗物。
丁坞遗址是古史传说三大集团中重要一支东夷集团中的一处文化遗存。据史书记载,东夷集团主要是以太昊(皋)、少昊(皋)和蚩尤等为代表的部族。其中太昊故虚在陈,即今河南淮阳一带,其后人在周初封于“任(今济宁一带)、宿(今东平中部)、须句(今东平西南部)、颛叟”,均属于现在的鲁西南地区。《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叟,风姓也,实司太皋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其中的宿、须句均在今东平境内。东平地区属于海岱文化区,海岱文化又是东夷文化区中重要的一支,由此可以看出,东平一带是东夷族文化区中重要的地区。上述蛋壳灰陶高柄觚和月牙纹青玉斧是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重要器物,陶觚对于龙山文化的器物发展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青玉斧是目前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唯一发现的一件器物,这对于山东地区的史前考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丁坞遗址的存在,对于海岱文化区的考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也为海岱文化区的文化谱系增添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它也是创造“东原文化区”这一地方文化体系的先躯部分。
页:
[1]